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刚刚和同学、同事讨论个什么事,然后打开手机搜索某度或某宝,屏幕上赫然出现了刚才讨论的新闻或产品。贴不贴心,惊不惊喜?
这件事细思极恐,说明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手机可能是个窃听者,不论我们说点儿啥,他都偷偷记录下来。不仅如此,他还可能将记录下来的内容分发出去,来个广而告之。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基本上时刻处于裸奔状态了。
那么,手机是否真的在偷听我们的声音呢?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者在2018年曾做过实验,研究了1万7千多种应用程序,结果并没有发现有应用程序偷偷激活麦克风或将音频传送出去的迹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安全的:在他们调查程序中,有众多应用程序可以访问麦克风,只要愿意,它们可以随时对我们进行监听。
图片源自资料[1]
一般来说,就算应用程序偷偷打开了麦克风,它也不太可能把声音录下来传回总部大楼去。法律风险固然是很大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样做不合算。人在一天中说的话成千上万句,具有商业推荐意义的词很少,商家耗费大量计算资源来监听用户肯定是个赔本买卖。这个角度看,我们目前应该还是安全的,至少悄悄话不会被别人听到。
一种可能的做法是利用离线语音识别工具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并利用这些信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如新闻和广告推送等。这样做确实可能会窃取我们信息,不过这种随时打开的离线识别会很耗电,容易被人发现,应该也不多见。当然,如果你发现手机确实很快就没电了,那可能确实要留个心眼,仔细查一查了。
值得说明的是,“手机偷听”也可能只是个误会。比如,手机推荐的很多内容你平常并没有在意,忽然有一次碰上了,就觉得好像是有人在偷听。再比如,你和朋友聊了天,虽然你没有上网搜索,但朋友搜索了,而朋友在你社交圈子里,他的行为触发了对你的广告推送。再比如,你聊的事情本来就是个热点,并不是因为偷听到你的聊天内容才推送给你的。
图片源自资料[2]
总而言之,手机偷听这件事确实是有可能的,但正规软件极少有恶意窃听的现象。这提醒我们,对来源不明的软件,安装和使用应该慎之又慎,特别是来源不明,又请求一堆权限的软件,应该毫不犹豫地删除。我们不能允许一个服务员只是干个擦地的活,却要卖房子的权限。
最后,手机在录音时没有明显的提示,这无形中增加被偷听的风险。如果打开麦克风和打开摄像头一样,有闪光提示录音正在进行,那些潜在的偷听软件就无所遁形了。但愿这种安全提示功能可以尽快普及。
参考文献: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024638093073857&wfr=spider&for=pc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07/11/71449246_934374900.shtml
By:清华大学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