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中国方兴未艾,是毫无疑问的朝阳产业。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035亿元,增长率为28.8%。
图1: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商业化程度与技术应用深度(2019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少朋友表示,面对如此热火朝天的行业,确实忍不住心动,又苦于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转行风险大,怕转成个四不象。今天我们聊聊转行的话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是个非常非常大的概念,大到很多人不知不觉间已经被AI包纳进去了。除了图象、语音、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这些传统上很AI的行当,象芯片、自动控制、电子电气等理工科同学,基本上都是AI大家庭的成员,只是分工不同,大家互相交换个岗位,并不存在特别大的困难。至于其他专业的同学(如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只要是理工科背景,转过身来做AI,不论是下手编程还是上手投资,基本上也是毫无障碍。AI本身就是让工作和生活更容易的,如果转个行都那么困难,显然不是AI的初衷。事实上,很多把AI做的风生水起的公司,创始人并没有太纯的AI基因。
真正困难的是那种较深层次的跨界,跨过来搞研究那种。这种跨界需要打破原有研究领域的固有思维,建立新的思维体系,这对一个研究者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笔者的同事蔡博士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从凝聚态物理跳到了语音信号处理,跨度不可谓不大。两年时间里,蔡博士从头学习编程,从头学习机器学习,说服自己相信了概率论,强迫自己相信了AI问题本身的不确定性。这样辛苦两年后,终于也可以在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了。蔡博士的例子说明,如果足够努力的话,深度转行AI所需要的时间差不多是两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这样从一个高峰走下来再爬上另一个高峰,转行要容易的多。事实上,AI已经渗透到教育、医疗、安防、金融等各个领域,就算不刻意转行,她也会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如果你留意,在她到来的时候多学多看,也许就轻松加入到AI大家庭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