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符号学派?
顾名词义,符号学派以“符号”为中心,主张将知识符号化,并通过一系列预设好的推理规则来实现人工智能。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最早由美国学者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他们认为,人类的大脑可以视为一个符号推理系统,其中符号对应我们头脑中的概念,推理则是思考的过程。基于这一思路,他们设计了一个名为“逻辑理论机” 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来证明数学定理,成为人工智能早期最激动人心的成就之一。
在198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最杰出的工作是专家系统,这是符号学派的另一项代表性成就。专家系统通过符号化人类专家的知识,并通过简单的推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据统计,当时福布斯500强企业中有2/3的企业使用专家系统,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金融风险评估、故障诊断等领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自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符号学派始终占据主流地位。
符号学派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在人机对弈中的成功,特别是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了当时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向世人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强大威力,成为符号学派的巅峰之作。
近年来,随着连接主义和深度学习的崛起,符号学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符号主义人为定义知识和推理过程不同,连接主义模拟人的神经系统,通过自我学习从数据中总结知识和推理方法,从而可能摆脱人类知识的上限,实现更强大的智能。归因于大数据的积累和高速计算机的出现,连接主义这种数据驱动的思想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主流方法。
尽管如此,符号学派的思想仍然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在知识表示、推理和决策等方面的贡献仍然被人们所重视。
供稿:清华大学 王东
制作:北京邮电大学 戴维
审核:北京邮电大学 李蓝天